俄罗斯对内外东北的蚕食形式上属于传统的胡人南侵

俄罗斯对内外东北的蚕食形式上属于传统的胡人南侵

俄罗斯作为近代霸占清属中国领土最多的强邻,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他的欧洲近代化国家特征,而忽视了其政治深层的蛮族本质;更没有意识到,俄罗斯人自中国明朝中后期越过乌拉尔山脉,控制西伯利亚以后,不断以此为基地侵扰清属中国,形式上是步鲜卑、靺鞨、契丹、女真、满洲等西伯利亚蛮族后尘的又一波胡人南下侵扰活动。

满据后期活跃在清国的列强中,除最早崛起于西欧的英、法两个一流的近代化国家,和继之而起的二流德国之外,俄罗斯、日本和美国三国的身份较为特殊。这三国中,除新大陆美国这个西欧二流翻版之外,俄罗斯和日本都是以西方文化圈之外的后进国家身份主动接受近代欧洲文明的三流国家。相较于日本,俄罗斯的历史又有不同。

俄罗斯人起源于东欧大平原,属于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东斯拉夫人最早是游牧民族,社会发展的起点很低,而且极其缓慢,6世纪之前他们还处在氏族公社阶段。后来,居住在诺夫哥罗德附近的一支东斯拉夫人请来北方的诺曼人去为自己执掌权柄,遂得到了那些北欧海盗的真传,崛起为日后的一大强国[1]

1400年前后东欧形势

俄罗斯国家在形成初期曾遭遇严重挫折,他们曾和包括中国、中亚、西亚、东欧在内的亚欧无数国家一样,迎来13世纪蒙古人的梦魇,成为蒙古金帐汗国(即钦察汗国)的属地。蒙古人的统治严酷地破坏了俄罗斯本来就不悠久的文化,使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进入到一个退缩的时代,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某些东方蛮族的血统及政治基因。但自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于1359年继承莫斯科大公以后,俄罗斯人的命运逐渐出现了转机。

一代强人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继位那年仅有十岁,而年幼的他立下大志,一定要让俄罗斯摆脱蒙古人的统治!他开始积蓄力量,并巧妙地周旋于蒙古肘腋之下,终于取得了“全俄罗斯大公”的蒙古敕令。取得权力后,季米特里加快兼并俄罗斯其他公国和部落的步伐,并开始准备针对蒙古统治者的战争。经过几代俄罗斯君主的不懈努力,在一系列刀光剑影的斗争之后,俄罗斯民族终于在1480年彻底赶走了蒙古鬼子,赢得本民族的独立。至此,在世界范围内,从中国人反元复国开始,至俄罗斯摆脱金帐汗国为止,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蒙古汗国形势图

自俄罗斯摆脱蒙古统治开始,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跻身世界舞台时,国土面积与人口都很有限。那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还没有合并进来,就连俄罗斯北方重镇诺夫哥罗德也处于独立状态。俄罗斯所处的环境非常险恶,长时间处于强邻的包围中:东边,喀山汗国还很强大。南边,当时的土耳其虽然不是其历史最强盛的时期,但在国土、人口、军力、资源方面都超出俄罗斯很多,着实是个庞然大物;此外,还有剽悍的克里木汗国以及草原上那些桀骜不驯的骑手们。西边,波兰有实力、有野心、也有行动吞并俄罗斯。波兰和土耳其不时结成同盟,俄要想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并入其版图,首先得过波、土两国的关。西北,不可一世的瑞典在那个时期是北欧的主人,也是欧洲一霸。这些强邻,特别是波兰、土耳其、瑞典都有能力灭了俄罗斯。

如此险恶的环境下,按理说俄罗斯没有多少扩张余地,从西、南、东边都有可能遭到致命的打击,在与任何一个方向的敌人角力时,都有可能遭到其他方向强敌的进犯。北边没有敌人,但俄本来已经身处北方,再往北就进入极地了,极地能支撑多少人口呢?

但俄罗斯民族天然具有顽强的进取精神!击败蒙古人的俄罗斯决心痛打落水狗,首先吞并东边的喀山汗国(自金帐汗国分裂而来)。解除了东面的威胁,也意味着打开通向广袤的西伯利亚的大门。接下来是在西边和南边与波兰和土耳其进行了长期的角逐,最终将乌克兰、白俄罗斯并入版图。彼得一世时,俄罗斯打败瑞典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由此开始,俄罗斯与西欧人打上交道,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虽然俄罗斯人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在本土尚在列强环伺之时就冒险翻越乌拉尔山脉,不断在西伯利亚开疆拓土,但西伯利亚的价值是在二十世纪才逐渐体现出来的。很长的时间里,西伯利亚主要是提供毛皮产品,对于俄罗斯在西边和南边的防卫和进攻没有多大帮助,且由于西伯利亚的荒凉严寒,打了败仗也不可能到这里来偏安。但俄罗斯人不管这些,民族基因中对土地的欲望竟然促使俄罗斯匪徒一浪一浪推进到西伯利亚的尽头!最后,欲壑难填的俄罗斯人竟不可思议地跨过茫茫无际的冰海(白令海峡),神奇地进入地球背面,占领了北美洲爱斯基摩人的大片领地,成为历史上唯一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2]!倘不是其后将北美洲阿拉斯加以低价卖给美国,北冰洋差点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内湖!

俄罗斯帝国1866年疆域

缘何俄罗斯国家会由一个不起眼的内陆小邦扶摇直上,成为一个外形上巨无霸的超级帝国呢?研究俄罗斯历史你可以发现,自俄罗斯人摆脱蒙古统治之后,从伊凡雷帝(1533至1584年在位),到彼得老爹阿列克赛(1645至1676年在位),再到彼得大帝(1682至1721年在位)、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至1796年在位)、亚力山大一世(1801年至5年在位),最后到尼古拉一世(1825至1855年在位),一代代俄罗斯君主在领土扩张问题上就像死死咬住猎物的巨鳄一般,毫不松口,一以贯之地推行着对外扩张的政策。这种一以贯之的俄罗斯精神甚至令人产生错觉,完全感觉不倒这一系列扩张活动是由若干个君主前赴后继分别完成的,倒像是由一个强悍的政治家自始至终来统一实现的!如果说俄罗斯在欧洲的扩张是政府行为的话,那么俄罗斯在亚洲早期的扩张多半是民间行为。于此,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民族顽强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也不能与之相比的。因为,当初俄罗斯民族无论从聚居地的自然条件,还是从周边列族的文明程度、列国的威胁,抑或其本身的发展水平来看,都是非常糟糕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底薄的要死的民族,竟然能通过自身上下的不懈努力,一步步成长成为世界上不多的几大文明体之一,实在令人钦佩!我想,如果没有俄罗斯历代君臣这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不要说成为世界强国和独树一帜的文明体,就其列强环伺的糟糕位置来看,血雨腥风下,其种族能否生存下来都很成问题!

在从1480俄罗斯民族独立,到1640年的短短一百六十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已经从一个不起眼的东欧公国成长为一个连接亚欧大陆两端的巨型帝国。当1643年冬,贪得无厌的俄罗斯殖民者以东西伯利亚要塞雅库茨克为基地,首次翻越外兴安岭,进入黑龙江流域的当儿[3],亚欧大陆两端分别爆发了重大事变:清军入关和英国革命。历史的车轮就此在东方和西方转折,若干年之后,东西方世界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景象。

早在英国革命之前,在蓬勃的工商业的推动下,荷兰社会已爆发了谋求新秩序的惊人革命。这场由荷兰工商业阶层领导的革命从1566年开始,经过艰苦卓绝的抗争,终于于1609年冲破西班牙的压制,开启了西欧近代工业化的帷幕。英国和荷兰革命的成功,标志着西欧重商主义[4]扩张时代的到来!面对帝国东端在视觉上蓬勃崛起的巨无霸满清殖民帝国,俄罗斯人敏锐地嗅到来自单薄的、看起来破碎不堪的西欧的革新气息。深有远见的沙皇彼得乔装打扮,匿名出访西欧,先后在荷兰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伦敦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技师赴俄工作。直到现在,我依然叹服彼得大帝的这种政治嗅觉和进取精神,相比于当代东、西方某些“圣母”级政治人物来说,沙皇彼得不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政治家。

彼得大帝对当时的世界格局和未来趋势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当时的世界:东方的中国已经沦陷于西伯利亚通古斯满人之手,由原来与西欧并列的、行进在工业化之路上的[5]、深有潜力的一流国家和东方文明中心沦落为飞速衰落的、封闭的蛮族殖民地;反观西方,欧洲人在中断了与中国人的科技、文化交往之后,独自沿着工商化道路发展,进一步推动大航海时代开辟的商业殖民浪潮,并最终使之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欧化运动。彼得大帝毫不含糊地选择了西方,在战略上是一步到位的!

在大航海时代开辟的商业殖民潮流下,火器和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中世纪骑兵部队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在近代化的俄罗斯人面前,亚欧大陆北部游牧、游猎蛮族的军事优势逐渐不复存在。在这个大背景下,掌握了西方先进的工业和军事技术的俄罗斯人挺近西伯利亚后,沿着昔日通古斯游猎部族的脚步迅速向中国推进,实际上成为步鲜卑、靺鞨、契丹、女真、满洲等通古斯系诸胡之后尘的最后一波针对中原文明中心的胡族南侵运动。

我曾在《千年忧患——死缠中国的通古斯系游牧、游猎民族》之《第二部分:游牧、游猎民族和中国的关系》中总结过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的规律,并将游牧民族的南侵路线总体分为两条:其一是以蒙古高原为基地,从东起辽西走廊,西至河西走廊的长城一线展开的;其二是从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东进到黑龙江两岸至外兴安岭的外东北,继而南折进入内东北南部,然后以此为基地发起攻击的。历史上以大东北为基地南侵的民族主要为鲜卑、靺鞨、契丹、女真、满洲等森林游猎民族,这些民族往往从高纬度极寒地带出发,一般沿着适合游猎生活的森林地带迁徙。他们大多首先抵达外兴安岭以南的针叶林地带,再向南进入东北大平原。南迁的过程大致可以分解成四个目标:一、客居外东北(外兴安岭以南);二、入主内东北(黑龙江以南);三、占领中国北方(辽西走廊以南),四、征服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从地缘上来看,俄罗斯人越过乌拉尔山脉进入西伯利亚之后,其继续向东的扩张路线完全是沿着通古斯系民族的迁徙路线进行的。所以,单从南侵策源地、南侵路线等表现形式来看,俄罗斯人于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冬首次抵达外东北;直到二战后期出兵内东北并乘机掠夺中国东北军工物资的历史行径来看,其与鲜卑、靺鞨、契丹、女真、满洲的南侵表现形式完全一致。受中国内部政局之制约,纵观西伯利亚侵略势力南侵史可知:鲜卑、契丹、女真只完成了南侵中国的前三阶段目标,在入主中原的时间里,其衣冠制度和民族文化均被汉化,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尘之中;靺鞨仅完成了前二阶段的目标,因唐帝国的强盛,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没有南侵的机会,最终油尽灯枯,灰飞烟灭;唯独满洲似乎受到恶神的庇护,完成了全部目标!中国由此跨入继蒙古大征服之后的第二次彻底沦亡期。与通古斯系民族相比,俄罗斯人仅仅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成为完成南侵中国目标最少的西伯利亚侵略势力!

相比先行一步南下中国的通古斯系满洲人,当1589年俄罗斯人首次出现在西伯利亚,并开始将其经营成南侵策源地的时候,满洲人已经完成了南侵中国的第二阶段目标;当俄罗斯人于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冬首次进入外东北,并于1858的俄清《瑷珲条约》和1860年俄清《北京条约》中完全吞并外东北,完成第二阶段目标的时候,通古斯系满洲人早以于两百年前完成了南侵中国的全部四部曲!通过对清俄一前一后两拨西伯利亚侵略势力南下中国的进程分析,可明显佐证本人在《千年忧患——死缠中国的通古斯系游牧、游猎民族》一文中关于西伯利亚诸游猎民族迁徙规律及彼此关系的论断:当每一拨通古斯人从通古斯故地迁走之后,还不断有各色部落进入他们先前生活的地区,这些部落有可能来自更遥远的地方,并继续上演着一拨一拨向外扩散的故事。因此,从唐代靺鞨、到宋代女真、再到明代满洲、最后到近代俄罗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关系,这四拨迁徙浪潮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之中,彼此互不相干,不存在历史的前后传承和递进关系。况且,西伯利亚极为广大,如同俄罗斯和满洲不同源一样,靺鞨、女真、满洲这三拨南下部族也不可能起源于同一地点。就算假设他们都起源于西伯利亚某个同一地点,在你来我往的民族迁徙潮流中,这个假想地的部族人群在从唐代、到宋代、再到明代的一千年时间里也会换了一茬又一茬,三个时间点的文化面貌也极可能大不相同!所以,靺鞨、女真、满洲三者的起源地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种族和文化瓜葛。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带有蛮族胎记的近代化强国,俄罗斯对入主中国的通古斯系清国东北领土的蚕食,在表现形式上属于最后一波西伯利亚侵略势力的南下。所不同的是,俄罗斯民族与通古斯系民族不同源、不同种;且与原始的西伯利亚通古斯系土著相比,俄罗斯人是掌握了近代军事和科技技术的先进民族。在草原蛮族与南方文明世界的千年纷争行将结束的前夜,是俄罗斯彻底端掉了西伯利亚蛮族的老巢,将祸害中国千年的通古斯忧患转变为东正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较量!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请拭目以待!

李退山于耶元2017年1月9日

注释

[1] 俄罗斯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斯拉夫人起源于欧洲南部的多瑙河流域。而东斯拉夫人最早是游牧民族,社会发展的起点很低,而且极其缓慢,6世纪之前他们还处在氏族公社阶段。这些东斯拉夫人起初分布在东欧大平原上。最早的俄罗斯国家是由古罗斯人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所谓罗斯人,是芬兰人对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些日耳曼人的称呼,意为北方人或诺曼人,而东斯拉夫人称他们为瓦兰人,意为商人。有的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这些诺曼人是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河流水道航行而来的瑞典商人和海盗,俄国史学家则把他们称为“瓦兰—罗斯人”。这些瓦兰—罗斯人以武装商队为基本组织,因而行动十分机动灵活,并且有极强的战斗力,所以常被斯拉夫人请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各种冲突,或者对付外敌侵扰,现在大部分金发的俄罗斯人就是这些瓦兰-罗斯人的后裔。这些人在进行贸易活动时,不免顺便干些抢劫和杀人越货的海盗勾当。居住在诺夫哥罗德附近一带的一支东斯拉夫人请他们去为自己执掌权柄,于是就出现了瓦兰—罗斯人的留里克王朝。他们统治下的斯拉夫人就被称为俄罗斯人。

[2]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俄国已成为面积达228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但令全体俄罗斯人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带有蛮族胎记的近代化强国,俄罗斯始终未能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的一流国家,且他的人民一度如第三世界的人民一般贫困。而且,自从占领了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人的人口数量立即被稀释了。现在,偌大俄罗斯领土仅有一亿左右的人口,且人口持续的负增长,使得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人口数量有所下降,很多西伯利亚俄化城市人去楼空,沦为杂草荆棘和西伯利亚熊的栖居之所!如果失去俄罗斯强有力的军政支持,西伯利亚的丢失是极可能是早晚的事。

[3] 1632年(明崇祯五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次克 城,作为进一步南侵的主要基地;1636年(明崇祯九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俄国政府下令成立雅库茨克督军府,把勒拿河流域大片地区强行并入俄国版图;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俄国侵略军从鄂温克人口中得知关于黑龙江的消息;次年(明崇祯十三年),雅库次克督军戈洛文派出一支70人的远征小队,去寻找鄂温克人口中的黑龙江,但中途受阻,未能到达黑龙江流域;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夏,沙俄雅库次克城长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于这年冬天越过外兴安岭,侵入外东北。十一月,这些侵略者到达精奇哩江(今结雅河)中游达斡尔头人多普蒂乌尔的辖地,四处抢掠,并在冰天雪地、粮草断绝的境况下杀食达斡尔人,被达斡尔人称为“吃人恶魔”;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5月28日清国突入山海关,中国开始沦亡。同年夏初,精奇哩江解冻后,波雅科夫133匪徒闯入黑龙江,沿途遭遇斡尔人,双方发生冲突。

[4 ]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中世纪经济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阶层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但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才废弃以重商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经济政策。

[5] 明代中国纺织领域已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点与同时代的西欧情况极为类似。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就是从纺织工业领域展开的。

李退山

发表回复